最新版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炉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压舱石”,是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这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对于这份报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已经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1、 十年内我国本科教育解决了这四大难题
 
    报告显示,中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间:
 
    其一,本科院校数量持续增加,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向高位平移。普通本科高校从701所增长到1219所,增长率73.9%。本科高校与专科高校占比从39.1%与60.9%分别调整至47.6%与52.4%。
 
    其二,本科教育在学规模平稳发展,教育公平进程加速。全国本科招生数(含成人和网络教育)从352万人增加到566万人。
 
    其三,本科毕业生数稳步增长,人力资源供给充足。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
 
    其四,本科专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社会适应性向好。从分科类招生结构看,管理学、工学、艺术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语、法学、理学以及师范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下降趋势;文学、历史学、哲学、农学、医学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基本不变。招生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工学(34%)、文学(19%)、管理学(18%)。
 
    2、我国本科教育办学条件距离“一流”还有多远?
 
    报告同时指出,本科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显著,整体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流本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保障教学建设先行地位。截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公用经费支出8280元,是2005年2238元的3.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
 
    教师数量持续增长,生师比达到合格要求。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一流本科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从数量上看,1995-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6.9万人,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扩招后高校生师比迅速攀升的现象得以缓解,从2006年至今,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保持在17.5左右,总体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要求。
 
    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比例超过一半。2010—2015年短短五年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从20万人增加到33.8万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从46.3万人增加到56.9万人,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从48%增加到58%,“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8.9%和87.2%,接近发达国家高校平均师资水平。
 
    职称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级职称占据较大比例。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从52.6万人增加到65.9万人,比例增长了3.6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人数从51.7万人增加到62.8万人,比例增长了2.3个百分点。
 
    3、高校创新创业新政频出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医生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包括“科苑学者上讲台”“重点实验室开放”等10个子计划)等系列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积极推动高校开放办学。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各高校实施了深化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科交叉、拔尖计划、小班授课制、转专业等个性化教学改革。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全国各本科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实践教学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举措,包括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政策支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等等。
 
    4、五大措施展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展望2030,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报告也开出了“药方”。
 
    一是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三个战略性转变,包括向素质性目标转变、向主体性目标转变、向培养具有全球责任的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目标转变。
 
    二是确立“教学学术”理念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三是聚焦学生和学习,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落实落细等方面精准发力。
 
    四是切实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改变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突出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中心地位,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硬通货”,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彻底解决科研排斥教学甚至压制教学的问题。
 
    五是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内源性”质量保障体系。